首页 | 机构设置 | 支部建设 | 通知公告 | 发展规划 | 高教研究 | 政策解读 | 统计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老网站>>首 页>>高教前沿>>正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实施一年来贯彻落实有关情况
2011-08-20 15:04  

去年的7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

7月12日,教育部专门召开了座谈会,了解各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情况,同时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部署下一阶段工作。7月13日教育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纲要发布一年来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先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先生,财政部教科文司吴国生副司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吴剑英副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人力资源开发处陈剑平处长出席了发布会,杜部长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主要内容如下:

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10项改革试点,经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经各地各校申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评审,按照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试点项目针对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为重点,实行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系统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目前,所有项目都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改革措施、配套政策以及保障条件,正在积极推进。

二、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提出组织实施十大发展项目。今年3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近三年发展项目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经过充分论证,已将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10个重大项目细化为37个子项目,其中延续项目20个、新设项目17个,逐项明确了建设范围、建设内容和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已启动实施32个,剩余5个项目,2个今年秋季开始实施,3个力争今年内启动。

三、落实4%目标的政策密集出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充分体现了中央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出台了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制度等7项政策文件。2011年6月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若干重大政策。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7月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从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管理等方面,对确保实现4%目标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并决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启动了“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建设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推动社会资源向中小学开放。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加快推进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管监测。积极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具体措施,从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休息时间、缓解学生考试升学、择校压力、开展学生心理疏导等方面综合治理,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督促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五、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于2010年11月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并提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十条举措。启动实施了“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2010年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5亿元,2011年增加到15亿元。各地均按国家要求编制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当地未来三年学前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安排了项目和资金。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政策,拟由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一年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了1.3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免除了3千多万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补助了中西部1228万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免除了280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学杂费,一些省份同时免除了教科书费,惠及2234万学生。目前,正在研究起草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的工作方案,准备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国约有1167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比上年增长12.7%。建立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教育部与北京等27个省份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各省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0年,中央安排资金100亿元,扎实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安排资金83亿元,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安排资金20亿元,继续组织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七、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日益加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加强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学籍管理等先后制定出台9项指导性文件。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2010年,教育部组织15个行业、139家企业和166所职业学校签订实质性校企合作协议,组建了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400多个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修订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继续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措施逐步落实。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优化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修订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增加了艺术学门类,增设了一些国家亟需的学科。组织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把原来的621种本科专业调整为443种,拓宽了专业口径。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落实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2010年,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140多所高校增设了25种新专业。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改革学校授权审核办法,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规模,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硕士生招生比例达到30%。加大国家投入,启动实施新一轮“985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围绕探索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扎实推进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启动试点学院改革,探索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单位的综合性改革。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整体设计提升创新能力计划。

九、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年来,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特岗计划”经费达30.5亿元,招聘教师60898人。积极落实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10597名毕业生中,90%以上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任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退休人员382万人。以“国培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5亿元启动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提出了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目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推进“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筹备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2011增加到15亿元。

十、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一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资助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提高了资助标准,从2010年秋季起,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人每天提高1元,年生均补助标准小学达到750元、初中达到1000元;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扩大了资助范围,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学生由2009年的400万增加至440万,占在校生总数的20%。设立了新资助项目,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开始建立,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惠及480万名学生,资助面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正在研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拟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

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新疆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协调落实中央新增专项资金123亿,对口支援省市教育援疆试点项目资金7.2亿。对口支援西藏及四省藏区教育工作进展良好,落实2010年新增中央专项资金51亿元、地方专项资金及社会捐赠54亿元。关心支持特殊教育,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29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建特殊教育学校。

一年以来,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刘延东国务委员就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工作主持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做出上百条批示。国务院成立了由20个党政群部门参加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成立了由64位高层次专家组成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中央部委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已分解为190项,涉及60个部门,牵头部门11个,参与部门49个。各部门进一步把任务分解到司局、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责任到个人。各地党委政府真抓实干,措施有力。31个省区市相继召开了本地区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出台了许多重要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

当前,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任务艰巨,十年任务才实施一年。虽然各项工作明确了思路,制定了政策,作出了部署,但是政策效应显现还需要一个过程,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仍有待突破。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突破许多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推进。

下一步,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实施重大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为抓手,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近期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适时召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改革经验。二是组织实施好发展重大项目,督促各地全面落实加大教育投入各项政策,研究建立教育投入跟踪监测机制,确保4%目标的实现。三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对各地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和督查力度;加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度;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处
Copyright©Office of Planning and Policy Research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