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教研究 高教前沿 正文

北京冬奥会赋予教育的启示

2022年03月08日 15:17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思想汇】

中国什么时候能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获得奥运会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这是一个多世纪之前的“奥运三问”,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不解之缘。14年前,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盛赞为“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也标志着对百年“奥运三问”的圆满回答。

新春伊始,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如期开幕,日前圆满闭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下举办的一次伟大的冬奥会”“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北京成为世界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谱写“双奥之城”的传奇。

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赋予哪些教育方面的启示?

世界之中国:爱国主义与世界观教育

著名史学者徐国琦教授在《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一书中写道:“体育,尤其是奥运会,充分显示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如何在中国融为一体:中国参与和关注现代体育运动主要是受爱国主义的驱动,而在引进西方体育项目和参与世界竞技的过程中,中国也融入了世界社会。”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本届冬奥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期开幕和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以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载入史册,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优异表现,再次激发了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北京冬奥会是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

冬奥开幕式上,来自河北阜平大山深处的马兰花儿合唱团的孩子们,身穿虎头衣,足履虎头鞋,虎头虎脑地用希腊语合唱《奥林匹克颂》,清澈的天籁之音响彻鸟巢,感动了全世界。我们从中可以读出多重意义的中国。

邓小岚老师是革命前辈邓拓的女儿,她在退休之后回到父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是她的出生地阜平县马兰村,创立“马兰小乐队”(马兰花儿合唱团的前身),18年如一日,用音乐向马兰山村的孩子们诠释“爱的教育”。阜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象征着抵御外侮、追求民族独立的中国形象;阜平在新时代决胜脱贫攻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谱写了壮丽篇章,象征着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中国形象;阜平山区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走上冬奥会世界聚焦的舞台,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这是开放、包容、自信、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形象,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和合共生诠释得淋漓尽致。我相信,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在冬奥会开幕式这一庄严的时刻深植于马兰花合唱团孩子们的心田。

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传递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也进一步拓展我们的世界观教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发源于希腊的古代奥林匹克文化为精神滥觞,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成为倡导和平、构建友谊与践行文明交流互鉴的全世界共享平台。北京冬奥会带动中国超过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冰雪运动普及活动,是“双奥之城”北京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重大贡献。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奥林匹克格言与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契合,对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和合共生,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等思想理论体会得更加深刻。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将中国历史分成“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北京冬奥会启发我们更为深入思考“世界之中国”的定位、使命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方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北京冬奥会之“德育”,除了前述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之外,集中体现在奥林匹克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冬奥会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以“大江流日夜”“明月照积雪”一般的无穷伟力,驱散疫情、冲突和攻讦在世界人民心头布下的阴霾。

“科技赋能”生动阐释了北京冬奥的“智育”之效。绿色低碳理念下的各种前沿科技,将北京冬奥赛场装扮得“酷炫感”十足。冬奥会火炬传递时,实现了奥运会历史上首次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在水下的火炬传递,谱写“水火相融”的奇景。“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冬奥速滑场馆。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北京冬奥会的组织和运营上得到大面积的使用,使得观众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

北京冬奥会促使我们更加深入思考“体育”的功能。早在1917年,毛泽东署名“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强调“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号召中国青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所承载的强健体魄、锻炼意志、陶铸人格方面的作用,被世人所公认。我们看到了谷爱凌、苏翊鸣、羽生结弦等中外运动员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践行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表现,北京冬奥赛场洋溢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竞技之美。

北京冬奥会之“美育”,集中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重要指示。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恰逢壬寅立春。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的倒计时表现方式,惊艳全世界。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先人在农耕社会观察一年当中时令、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中国传统时空观、宇宙观的体现,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二十四节气的创意来迎接冬奥会的开幕,也寄托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美好寓意。类似这样的匠思巧意,比比皆是。

一万八千多名赛会志愿者,是本届冬奥会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北京冬奥会承载的劳动教育功能,可以从奥运志愿服务当中体现。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如期举办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对北京冬奥贡献巨大,也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微笑传递善意、专业体现担当,这是奥运志愿者们践行公益精神的体现,我们也从中读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的担当,看到了劳动教育、实践教育的硕果。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近代,马克思创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冬奥会正是一部厚重的大书,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丰富营养。

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四大办奥理念之首。“微火”方式的冬奥会主火炬,采用航天氢氧发动机燃烧技术,实现零碳排放。冬奥会新建冰上项目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其他现有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所有竞赛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北京冬奥会是迄今第一个“碳中和”冬奥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双碳”目标的积极行动和卓越成就。

北京冬奥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是冬奥场馆的流量明星,它融入敦煌壁画飞天形象的飘带元素,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也是世界首座永久保留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首钢园区冬奥场馆的改造给予“惊艳”的评价,并多次把首钢园区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奥的典范。滑雪运动员的倩影雄姿,在奥运五环标识和大跳台、冷却塔、大烟囱的映衬下,翩若惊鸿,矫若游龙。

北京冬奥会坚持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全方位和立体化的阐释,开幕式“微火”嵌入“大雪花”形成主火炬的一幕,让我们不禁联想到鲁迅先生在散文诗《雪》中的文字: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中华文明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物吾与也的朴素情怀,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北京冬奥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生态文明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浸润人心。在这样一个生态文明教育的课堂上,我们对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有了更为贴切的体认。

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回顾中国憧憬奥运、参与奥运、筹办奥运、举办奥运乃至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和合共生的一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启示是方方面面的,内涵丰富而意味悠长。

闭幕式收官处有一段折柳送别的表演,寄寓“一起向未来”的盎然春意。北京冬奥会以如许诗情画意徐徐作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我相信,在历史长河中,“双奥之城”北京一定能成为后疫情时代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故园,它赋予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沉思也一定会历久弥新。

(作者:吴浩,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执行院长)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上一条:产教融合亟待政府弥合信息鸿沟 下一条:优化建设学科布局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