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教研究 他山之石 正文

武汉大学以“四个融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2022年03月02日 13:46  来源:教育部网站  点击:[]

武汉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校园生活中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锻造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新场域新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筑基明德,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加强劳动教育整体规划,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设立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品质一体化的劳动教育目标,出台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构建校院两级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公共基础必修课,设计8个学时的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和2周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打造系列劳育“金课”。拓展劳动教育宣传阵地,每年开展本科生“自强之星”、研究生“励志之星”、“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评选活动,选树自立自强、顽强拼搏的优秀学生典型,发挥朋辈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广大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

增智善用,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强化科研创新训练,以科技创新类赛事为抓手,带动提升学生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的能力。近5年学校学生共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奖项835项。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每年选拔专业成绩优秀、具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开设自强创业班,系统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运营模拟、企业见习、孵化器创业体验等实践项目,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常年为100余支在校生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化孵化服务,累计带动就业1000余人。强化生产实践体验,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组织开展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活动。如,生命科学学院组建水稻抗虫分子育种师生团队,长期扎根基层,把抗虫水稻播向千万亩农田,在劳动中体现科研价值、践行科技兴农。

躬身力行,将劳动教育融入社会服务。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引导学生学习在防疫抗疫中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培育学生在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如,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师生团队积极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测绘学院研究生开发疫情防控与病情监测系统,为防疫抗疫提供技术保障;测绘遥感科研团队调动灾区卫星数据,为河南省抗洪抢险应急救援提供信息支持。拓展社会实践场域,每年组织数百名“青马班”学员等赴基层党政机关、社区开展实习实训;积极开展“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等项目,统筹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每年组织近千支实践队伍、近万名学生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志愿服务载体,对接大型赛事活动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学生参加武汉革命博物馆党史讲解、校史馆义务解说、校园参观引导等,开展“与逆行者同行·为奉献者奉献”“致敬抗疫英雄赏樱专场”等抗疫专项志愿服务,培育“清泉计划”“学生党员先锋队”等22个志愿服务项目,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强化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弘扬劳动精神。每年参与志愿服务学生达10万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累计40万小时。

塑行赋能,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生活。打造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组织开展“光盘行动”、“拾白—校园清理”、班级“校园卫生责任田”等活动,推动劳动教育生活化、常态化,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劳动中体会劳动光荣,增强劳动能力。推动良好劳动习惯养成,定期开展寝室卫生检查,举行“寝室风采大赛”,开展全校“文明宿舍”评选,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勤工助学,在全校设立12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助教、学工助管、后勤服务、交通协管等工作,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服务中增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认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能力,为个人生涯发展蓄力赋能。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上一条: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下一条:山东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教育服务、叫您满意”工作品牌